网络游戏

《世嘉人类》远古时代努比亚帝国特点介绍

2021-09-03 作者: admin 来源:网络 整理:游戏131(www.youxi131.com)

世界历史分几个阶段 时间是什么时候

世纪历史大致分为7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个阶段:史前时期  500万年前~公元前5000年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与血缘家族的演变、旧石器时代早期血缘家族的出现、旧石器时代中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新石器时代近亲结婚的禁止及对偶婚的产生。

原始农业的出现、原始畜牧业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金石并用时代的来临、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产生、军事民主制国家产生、原始社会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绘画、原始雕刻,原始音乐。

第二个阶段:古代文明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亚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苏美尔·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统一、苏美尔的政治结构神庙、大经济阿卡德统治、南部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

亚述帝国亚述国家的产生和演变、亚述帝国的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灭亚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巴比伦的天文学;

巴比伦的数学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兴起、腓尼基发达的经济、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兴亡、古巴勒斯坦的统一犹太教的产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阶级的产生;

国家的出现、四大吠陀婆罗门教的创立、列国时代的印度十六国的建立、摩竭陀国称霸城市的再度兴起、沙门新思潮佛教的产生与释迦牟尼、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

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宗庙祭祀、国人暴动与宣王中兴、三星堆文化、纷乱的东周、平王东迁、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清净无为”的道家、孔子创立儒学;

《考工记》问世、波斯帝国的兴衰、波斯帝国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对外政策、波斯帝国的经济、波斯帝国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王朝时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古王国的经济、古王国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和人民起义、埃及的再度统一;

中王国时期的对外战争、中王国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中王国的灭亡、新王国的盛衰强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国的冶金业和纺织业、发达的商业和海外贸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争霸、新王国的衰亡、后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后期埃及前期的经济、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对埃及的统治、埃及人民反抗、波斯的斗争后期、埃及灭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

宏伟的雕塑建筑和精湛的工艺、艺术、发达的天文历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农耕社会、努比亚文化、凯尔迈文化、迦太基文明的兴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扩张,迦太基的贸易和探险。

欧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迈锡尼的墓葬、特洛伊战争、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出现、城邦的形成、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国家形成、梭伦改革、希腊城邦的繁荣;

希波战争战后、希腊的城邦经济、奴隶制度的发展、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希腊诸城邦的没落、雅典的海上霸权、伯罗奔尼撒战争、战后诸城邦的危机;

后期希腊城邦的争霸和衰亡、古典时期及以前的希腊文化、希腊的宗教与神话、发达的戏剧、精美的建筑和雕刻、史学的繁盛,哲学的兴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亚洲人的迁入、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尔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第三个阶段:帝国与征服公元  前500~公元元年

欧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王国的兴盛、腓力二世统一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朝的专制统治、托勒密王朝的衰败;

塞琉古王国的专制统治、发达的塞琉古商业、塞琉古的手工业、塞琉古的衰亡、马其顿时期的文化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欧几里得与几何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日趋成熟的雕塑艺术、伊索寓言、古罗马的王政时代、伊特鲁里亚人、罗马的氏族制度民主军事制度、图里乌改革、王政时代的结束、早期的罗马共和国、设立平民保民官;

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平民斗争和新贵族的产生、征服意大利、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社会经济、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次布匿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侵略西班牙罗马的行省;

统治罗马、共和国的没落、西西里起义、斯巴达克起义、共和时代的文化、罗马的宗教神话和祭司罗马的建筑艺术、朴实的历史和哲学、强权独裁时代的到来、米特里达梯战争、苏拉独裁庞培兴起、前三头同盟,恺撒独裁后三头同盟。

亚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统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汉刘邦建西汉、汉武帝时代、汉匈和战、司马迁著《史记》、孔雀帝国被占领的时代;

旃陀罗笈多创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森严的种姓制度、孔雀王朝后的印度、帝国时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诗《佛本生经》、孔雀帝国时代的建筑艺术。

第四个阶段:封建时期   公元元年~400年

欧洲(公元元年~400年)

罗马帝国的建立、奥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维对内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和平时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盛、从黄金时代到三世纪危机、隶农制的盛行、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罗马的“黄金时代”、罗马城市和商业的萧条、混乱的政治、统治后期的罗马帝国、戴电里先统治、君士坦丁大帝独裁、扶持基督教、继续衰弱的帝国经济、帝国的分裂;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基督教的演变、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马克西穆斯之乱、四大“蛮族”掌权、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自然科学的发展、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发达的史学、帝国时代的法学、罗马的文学、罗马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亚洲(公元元年~400年)

东汉刘秀建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班固著《汉书》、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三国鼎立时期的中国、乱世枭雄——曹操、建安文学、蜀国的建立、诸葛亮治蜀、孙权建吴;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五胡十六国”兴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两晋的书画艺术、陶渊明与田园诗、贵霜帝国的建立、开明的迦腻色伽、统治早期的萨珊、波斯帝国萨珊波斯的兴起;

萨珊和罗马的战争、马资达克起义、古代朝鲜箕氏、朝鲜新罗百济建国、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绳文式和弥生式文化,邪马台国大和国家的兴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发展的美洲和非洲、玛雅文明的兴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兴起、阿克苏姆国统治,东非加纳王国的繁荣。

第五个阶段:中世纪   公元400~1500年

欧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国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关系的萌芽、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矮子丕平篡权;

查理曼帝国形成、帝国的分裂、北欧海盗海盗时代的来临、北欧海盗的扩张、“无骨者”伊瓦尔和哈拉尔德、北欧海盗的覆灭、发达的航海造船技术、北欧的口头文学、 9~11世纪时期的西欧;

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法国农业、罗伯特王朝与加洛林王朝的斗争、加佩王朝的建立与王权的式微、亨利一世统治下的德国、俗权和教权之争、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征服英格兰、十字军东侵;

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会议、十字军第一次东征、十字军血洗耶路撒冷、萨拉T反击十字军、君士坦丁堡之灾、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国王权的加强、路易九世改革;

腓力四世控制教权、巴黎市民起义、路易十一统一法国、11—15世纪时期的英格兰、诺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宪章》的签订、獒国国会的出现、既特·泰勒起义、红白玫瑰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百年战争的爆发、竟雷西战役、二十年的和平、圣女贞德、酉年战争的结束、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意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开始、汉萨同盟的建立;

媛尼斯和佛罗伦萨共和国、西班牙基督教王国的兴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滥、黑死病的传播路线、黑死病之后的欧洲经济、黑死病的长期影响急剧下降的人口、中世纪的基督教和西欧文化;

罗马教会教阶制的演变、英诺森三世加强教权、异端运动的发展、大学的出现、哥特式建筑的兴起、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对外扩张、拜占庭帝国的瓦解;

拜占庭的史学、中世纪时期的东南欧、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尼曼亚统治塞尔维亚、阿尔帕德王朝时期的匈牙利、瓦拉几亚时期的罗马尼亚、中世纪时期的捷克和波兰、捷克国家的形成;

德国势力的渗入、蒙古帝国大一统时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战争、普亚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金帐汗国统治时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辅罗斯公国、伊凡四世改革,立窝尼亚战争。

亚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北周立国、北朝开凿石窟、南朝刘宋的建、立齐梁陈的更替、祖冲之求圆周率、山水诗勃兴、刘勰著《文心雕龙》、隋朝一统、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创设科举;

炀帝开修大运河、李春建赵州桥隋朝的灭亡中前期的唐朝贞观之治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武周革命开元盛世造纸术西传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唐朝的衰败安史之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黄巢大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始火药的发明、诗歌艺术的顶峰、北宋的兴衰、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词的兴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荣的南宋商业、朱熹集理学之大成;

宗教大融合和禅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忽必烈称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与《授时历》、关汉卿与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设内阁;

朱元璋加强吏治、郑和下西洋、大明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晚明景象、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与后金的战争、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明朝的科技、长篇小说的繁荣。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纪时期的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帝国的建立、印加文化、玛雅贸易,玛雅人的社会结构。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时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国家的独、立反抗十字军的斗争、阻止蒙古帝国西进、土耳其统治下的埃及、中世纪时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东非马格里布的独立、阿尔摩哈德朝的统一;

东苏丹诸国、埃塞俄比亚王国 、“桑给帝国”时期、桑给帝国发达的对外贸易、西非和南非加纳王国的兴衰、马里王国的崛起、桑海王国的独立、桑海王国的衰败,大津巴布韦。

第六个阶段:资本主义  1300~21世纪

16~18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海外贸易长足进步,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

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和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

此时非欧洲地区的中国和日本等国也呈现出一些现代化的气象,但是不及欧洲现代化充分,总体上仍然是古代社会。中国的国力仍然强大,在工业革命后方被欧洲超过。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

第七个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45年—2018年(仍在进行)

讲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世界历史。它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的历史。

世界当代史的基本线索,即两级格局的形成和“冷战”激烈对抗时期;两大阵营解体,三个世界的格局逐渐形成时期;两极与多级并存和互动时期;世界格局大转换时期。理解西方史学界对世界史的划分方法,掌握什么是“冷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近代史

比较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的艺术特色

一、整体

1、古埃及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两河流域艺术各具特色。它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巴比伦时期,亚述帝国时期,新巴比伦时期和古波斯时期。

二、创作背景

1、埃及人想相信,他们死后可以继续“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就像植物在冬天死去一样,它们也能在来年再生。

2、他们崇拜的伟大神,掌管“鬼魂”的奥西里斯,也掌管导致植物生长的洪水,而奥西里斯自己也被敌人杀死,后来被妻子和孩子的魔法重生。

3、埃及祭司认为,只要法老的遗骸得到保存,他们就可以继续在陵墓内外“生活”。这导致了著名的“木乃伊”(药物、包裹和密封的尸体)、豪华的棺材和坚固的金字塔。

4、古时候,两河之间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和沼泽,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带”。

5、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最初的文明几乎与埃及同时开始,出现了楔形文字,人类在此定居、耕种和繁衍。

三、宗教思想

1、古埃及的宗教思想也提倡人的灵魂无处不在。金字塔越大越坚固,法老就越不朽。

2、强烈地说,这种底部宽、体积大的方形圆锥体确实是最稳定的,它确实让人在心理上感到“不可动摇”。

四、雕塑

1、古埃及雕塑和绘画的独特之处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对神和国王的崇拜要求他们尽可能的完整,按照他们应该是什么而不是他们实际看到的,从而创造出某种形式。

3、例如,法老像的左脚通常放在他前面,而坐着的雕像必须双手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保持所谓的“正法”,完全不侧身。

4、苏美尔雕塑更为发达。许多圆形的雕像被留下了。苏美尔人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是《金牛座竖琴》。在阿卡德时期,一些珍贵的艺术品被留下了。其中最著名的是沙贡一世的头像和那拉姆辛的石碑。

5、巴比伦时代最著名的纪念碑是汉谟拉比石。

五、作品

1、亚述最著名的浮雕是浮雕板雕刻。

2、作品《拉合尔普及他的妻子诺富特公主》是古埃及双座雕像的第一个代表作。根据古王国雕像雕刻的习俗,石灰石雕像通常是有色的。

3、因为男人经常在户外玩耍,风吹日晒,所以身体被涂成棕色。这个女人生活在一个深邃朴素的地方,她的身体被涂成浅黄色。这两尊雕像的线条柔和而舒展。

4、为了追求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埃及雕像善于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的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用乳白色石英做眼角膜,透明水晶做彩虹,并嵌入抛光的黑色檀香木作为瞳孔,使其在透明水晶中光彩照人。

5、《娜芙蒂女王画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创新精神的代表作。它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达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和周围的世界。

6、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力求展现人的个性,真实地刻画出一种古老的东方美。女性形象,自然生动,脸上充满了女性的活力和美感,彻底摆脱了以往强调女王雕像高贵地位的老方法。

7、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拉”和当地神“阿蒙”,因此他们建造了许多“拉”和“阿蒙”神庙,其中以卡纳克阿蒙神庙最为著名。建于公元前1800年,占地24.28公顷,由多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为柱式大厅,矗立在大厅中央,四周环绕着巨大的森林柱子,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

8、阿布辛贝尔神庙是埃及石窟寺的代表作,它是在尼罗河沿岸的悬崖上挖掘出来的。寺庙前矗立着4座21米高的悬崖巨人,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的雕像。

9、雕像面朝东方,靠在山上,好像是从悬崖上长出来的。

10、美索不达米亚指的是当今伊拉克共和国的两条主要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入波斯湾。它们是古代文明的另一个发源地。

11、苏美尔雕塑更为发达。许多圆形的雕像被留下了。苏美尔人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是《金牛座竖琴》。在阿卡德时期,一些珍贵的艺术品被留下了。其中最著名的是沙贡一世的头像和那拉姆辛的石碑。

12、巴比伦时代最著名的纪念碑是汉谟拉比石。

13、亚述最著名的浮雕是浮雕板雕刻。

扩展资料:

一、发展历史:

1、共性。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没有严格区别的,不妨称浮雕壁画。

2、有些艺术手法一直被延续下来,形成了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这种风格特征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

3、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

4、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像并用。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二、古代两河艺术四个时期

1、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在历史上大致可以把两河流域分为:

2、四个时期:

(1)、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

(2)、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

(3)、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

(4)、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百度百科-古埃及艺术

古代近东文明的特点

第一本书也许算不上新著,因为这是一部大部分已经发表过的论文结集。书的标题是The Breakout-----The Origins of Civilization, 勉强可以译为《破裂:文明的起源》。该书的编者是玛莎防疾�*-卡罗夫斯基(Martha Lamberg-Karlovsky)。她原是《符号》(Symbols)杂志的编辑(1980-1995)。这本杂志是哈佛大学皮保德考古学和民族学博物馆及人类学系编辑的通讯性质的刊物。在她作编辑的1984年,张光直先生在这刊物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古代中国及其在人类学上的意义》(中文刊发在《史前研究》1985年第2期),随后,许多哈佛校内外的著名考古学家围绕张先生提出的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西方古代文明是一个断裂性的文明的论断,分别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做出不同的答复和论辩。 这本书就是主要以发表在《符号》上的论文为主合成的一部文集。《符号》的发行量很小,流行不广,所以这本书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这场围绕东西方古代文明发展模式的争论,很有助益。全书仅131页,却涉及了全世界几乎所有主要的文明起源地。这里不妨把目录公布如下: 1、前言; 2、致谢; 3、导言:开头的话(Martha Lamberg-Karlovsky): 4、第一章:古代中国及其在人类学上的意义(张光直); 5、第二章:近东的捞屏褦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社会契约(C.C.Lamberg-Karlovsky); 6、第三章:古代中国、新大陆和近东的意识形态传统:一些观察(Gordon R. Willey); 7、第四章:文明发展中的秩序和正义理论的讨论(David H.P.Maybury-Lewis); 8、第五章:神圣景观和玛雅的王权(Linda Schele); 9、第六章:民主社会概念的印欧起源(Mason Hammond); 10、第七章:古代的以色列人怎么不一样?(William G.Dever); 11、第八章:古代埃及的专制和交换(Mark Lehner); 12、第九章:哈拉潘的开始(Greory L. Possehl); 13、第十章:东方主义和近东考古学(Mogens Trolle Larsen); 14、引得。 这些作者有的赞同张光直先生,有的则持反对的意见,还有的对张光直先生的意见作了修正。由于本书作者分别是研究埃及、印度、近东、欧洲和中美洲古代文明的专家,所以文章虽短,但很能抓住要害。张先生晚年曾在国内多次著文呼吁加强对中外文明的比较研究,希望中国的考古材料能够对提出和修正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般性意见做出贡献,可惜应者寥寥。本书对于从文明比较的角度反观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本书作为专刊第9号于2000年由哈佛大学皮保德考古学和民族学博物馆出版。 第二本书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著名历史学家、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吉德炜(David N. Keightley)的新著《祖先的景观:晚商中国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公元前1200-1045年)(The Ancestral Landscape---Time, Space, and Community in Late Shang China(ca. 1200-1045 B.C.)).这本题为献给胡厚宣先生的专著,作为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出版系列《中国研究专题》(China Research Monographs)第53号,于2000年由该研究所和中国研究中心(Center fro Chinese Studies)联合出版。全书仅209页,但却对晚商社会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以他所擅长的甲骨文的材料为基础,旁及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植物学、动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许多有关学科的新成果,对晚商历史作了紧凑而又令人信服的描绘。 本书除前言、凡例、图、表、引用卜辞出处、引用卜辞引得、参考文献和全书引得外,凡八个部分: 1、气候; 2、农业,又分两节,分别讲农时和病虫害; 3、时间:历法结构,分五节,分别讲以60天为一个循环、旬、月、五种祭祀周期、记数祭祀周期等等; 4、空间:中心与边缘,分五节,分别讲首都或祭祀中心、四土、方、巫、商王在其领地的出入等等; 6、空间:宇宙和方位,分四节,分别讲方位、从四土看方向、从天气看方向和作为世界地图的卜骨; 7、社会:土地及其居民,分别讲王族、其他家族、人、动物和景观及各种超自然的力量; 8、宇宙观和遗产:商代的摲鐢。 吉德炜先生是严谨的历史学家,他的文字也非常讲究。这部正文只有129页的著作,参考文献竟达39页;正文中注释的篇幅约占三分之一,凡此都说明这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书中新意迭出,读来引人入胜。用书后评论者罗泰的话说,它的高度超过所有以往用中、英、日文发表的在这些个方面的研究著作,所以它的出版值得我们给予重视。

帝国时代帝国时代四国家崛起攻略

上面的那位厉害,可惜是抄的就抄的,是有不少错误!!!
最看不惯来骗分的~~~~
(证据:从时间上看,很可能抄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03110.html?si=1
注:那篇也可能是抄的)
1.国家的优势(如日本能掠夺2倍资源等)全错!
2.科技的价格取决于你的科学研究(图书馆黄色的那个,还能加快研究速度)而不是什么早按晚按
3.没有什么V2,兵种分为:轻步兵,重步兵,弓兵;轻骑兵,重骑兵,龙骑兵;炮兵;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等等(船的我忘了)。兵种会随着升级而变化。
4.“升级流程”中所说的更是上下颠倒,记着,一座城能放5田,埃及才有7田
5.最大人口200,盗版的还有1000人口呢(除非你有建能加人口的奇观,但没有250那么多!)
6.就算是埃及的FANS也不要那样啊~~~
游戏中的金字塔=废物。倒是兵马俑,凡尔赛宫,克里姆林宫很有用
7.没有什么神殿,想回血?驻扎建筑吧,还可以用补给车回血(前提:凡尔赛宫或法国)
8.夺取的只能是城市,且只能用步兵夺取,夺取后,敌人城内的经济建筑会归你所有
9.关于损耗:损耗只能在箭塔里研发,且箭塔只能在古典时代建筑,初期弱得很,约为每秒1滴血
10.每个国家都可以RUSH,兵种为:轻步兵+弓兵(骚扰)或轻骑兵+马骑弓兵(重创)
11.自己总结经验吧,别听人家胡说八道

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1、最古老的文明,最悠久的古国

作为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国家的产生。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国家,率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就是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以后,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南部产生了苏美尔文明。

这些文明的创造者是谁?从上一世纪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通常认为,古埃及人是非洲的哈姆语系部落与亚洲的塞姆语系部落长期融合发展而成的。从语言方面来考察,目前,人们往往认定古埃及人属于塞(姆)·哈(姆)语系,或称为亚非语族。如果从人种特征来看,古埃及人既不属于白种人,也不属于黑种人。

事实上,南方的埃及人与北方的埃及人也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古埃及人的特点是长头颅,椭圆形脸,细长个子,黑色头发并有波状。这样一个非洲的基本群体在很早时就被来源于安纳托利亚和塞姆血统的巴勒斯坦的宽阔头颅的移民所混合、改变而产生了历史上的埃及人。

他们是光洁的,具有大脑壳和强壮骨骼的人,手腕和脚腕格外粗大。但是,女人通常是矮小些和更苗条些。综合以上所述,史前埃及人可以看成是地中海民族之一。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几乎与古埃及人同时创造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2、融合东、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专制主义

提起专制主义制度,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所谓“东方专制主义”,而在“东方专制主义”概念中,又以古埃及的专制主义为典型。

在古王国时代随着国家统一的最终确立和巩固、王权的强化,专制主义才开始形成。所谓专制主义,乃是国家体制和管理的一种形式。在专制主义政权统治下,君主具有绝对的、无限的权力。君主国王的统治,往往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不为任何法律和规范所限制。

法老作为古埃及的,专制主义统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无限权力,实行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人的绝对统治。金字塔的建筑足以象征专制主义统治的绝对权力。但是,在古王国时代,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水利建设工程。

恰恰相反,有不少资料证明,在古王国末期和第一中间期,地方政府和州的统治者负责进行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阿西尤特州的凯悌铭文曾讲到了他通过安装水闸,引水上“山”,开拓耕地。所以,至少在第12王朝以前,水利灌溉工程是地方政府的事情,还没有中央政府统一的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

因此,把埃及的专制主义说成是“治水专制主义”,显然是一种臆造。古埃及的专制主义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专制君主对奴隶,以及广大自由农民的阶级统治的基础上,是阶级关系尖锐化的结果。

3、浓厚的宗教意识及其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思想意识形态之一。宗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却是一种幻想的反映,是一种被颠倒了的思想意识。在古代世界,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往往显得软弱无力;在君主贵族的统治下,社会严重分化,人民群众又无可奈何。

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宗教,即祭祀神灵和举行礼拜仪式等手段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境,追求美好的人生。统治阶级恰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普遍心理,把宗教作为奴役、统治的一种手段。

宗教在古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古代埃及则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识最强烈、最浓厚的文明国家。宗教不仅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

其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相对闭塞的古埃及自然环境对人们的无形的控制和影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长期的神权、王权的专制主义统治。

4、固有的文化传统与兼收并蓄的文明

在不少人们的印象中,古埃及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国家,是一个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的文明。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把它归咎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

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事实上,这种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并没有限制埃及与近东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内地的交往。

从远古时代起,埃及人通过红海海峡和苏伊士海峡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交往。在南方可以通过几个瀑布,经常与埃塞俄比亚人发生密切联系。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以后,埃及越来越多的陷入对外军事和商贸活动中。

在埃及人的不断对外战争中,埃及帝国成为近东历史上第一个军事霸国,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少,因而,所谓闭塞和保守性也就越来越被对外的军事活动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扩展资料:

埃及文明的对外传播的原因

1.地理上的原因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

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事实上,这种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并没有限制埃及与近东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内地的交往。从远古时代起,埃及人通过红海海峡和苏伊士海峡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交往在南方可以通过几个瀑布,经常与埃塞俄比亚人发生密切联系。

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以后埃及越来越多的陷入对外军事和商贸活动中。在埃及人的不断对外战争中,埃及帝国成为近东历史上第一个军事霸国,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少,因而,所谓闭塞和保守性也就越来越被对外的军事活动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2.文化上的原因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之外,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过西奈铭文,最后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发明。象形文字最初使用起来不甚方便。所以,在古王国末期,由象形文字演变出来一种便于书写的行书体,通常称为僧侣体。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僧侣体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更简便的草书形式,即世俗体。古埃及人尽管发明了3种书写形式不同的文字,但都是象形文字的演化。

象形文字及其不同的书写体,维持了古埃及文字的固有传统。有了文字这个载体,埃及的文明就张上了翅膀,它不再局限于在尼罗河地区的影响,开始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传播。一个文明要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是很难生存下来的,在古代中东地区有许多兴起的文明,正是因为没有文字或是文字没有抢得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很快的就衰落了。

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还有很大适应性它不断的改变自己,使得它能把埃及文明胜利的承载、传播、流传下来。所以到了近代象形文字虽然失传,但是法国的商博良最终还释读成功。更加说明象形文字是有生命力的。

3.技术上的原因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它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质轻、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于运输等。于是得以大批量生产,作为垄断产品向地中海国家出口,在近 4000 年的时间内,是最受欢迎的书写材料。

古代,埃及是生产莎草纸的唯一国家。由于埃及气候干燥,文件不易腐烂,有的至今还能在沙漠里找到。近 100 年来发现的莎草纸中有前 2700~公元 900 年用十几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其中有希腊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米文和希伯来文等。埃及是我们今天了解的记载最丰富的古代文明,这要归功于莎草纸,它不仅传下来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

传播文明不能靠口口相传,所以作为介质的纸就成为文明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媒介。因为埃及的莎草纸有着上述的特点,它很容易就扮演了埃及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角色。就像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一样,埃及的造纸术在早期文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正是埃及文明能够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条件。

4.军事上的原因

古埃及时期由于地理上的封闭,埃及与外界交往不便,受到敌国入侵也很少,但是随着人类文明交往的范围的扩大,埃及也开始受到了外敌的威胁。喜克索斯人就在埃及建立过15、16王朝,统治过大半个埃及。即便是当周围国家较为弱小时埃及也会必不可免的去入侵其他国家。

在埃及与外界的军事对抗交往中,敌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当然要了解和研究埃及的社会文化情况。双方发生的战争也不断的有各自的俘虏,而俘虏也会带去埃及文明的许多影响。而如果是埃及入侵了别国更是自然的把自己的文化主动地向那里传播,来消除当地文化,同化被入侵过的人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及的文明自然随着军事活动向外传播。

5.交通上的原因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是通过腓尼基人传遍东地中海沿岸各国和岛屿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要是没有腓尼基人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以及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那么埃及文明的影响自然会大打折扣,会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也不会对西方文明留下烙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埃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