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

《金融帝国2》股票市场赚钱视频及图文攻略

2020-08-19 作者: admin 来源:网络 整理:游戏131(www.youxi131.com)

金融帝国2怎么赚钱最强

最赚钱的买卖不是高科技,也不是垄断,是股市。因为不管高科技还是垄断,你必须要有实业,也就是说你要去生产销售,初期你去干这个绝对是亏本。有人说*卖床或者卖手机起家,那都是假的。

金融帝国2怎么玩?

玩法很多。入手点多种多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挣钱。游戏中有几十种商品,你需要判断,在

初期资金不多的情况下,你经营什么商品可以很快的赚得利润,从而进行更大利润的商业活动



刚开始建超市的做法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行。
1,你资金实在是太少了,无法维持任何的商品生产的开销,需要通过开超市的方法累积资本;

2,城市中,进货源里有优质的商品,而超市的竞争却不激烈。
玩任务的话,新手任务里也许有几关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到后来的场景中,开超市进港口的货

或者别人的货,利润很有限,甚至可能亏本。

这里就简单说些我个人喜欢的玩法。

一上来,在银行里最大限度的贷款。如果有股票的话,发新股票也是集资的手段。但是,以后

等你有钱的时候,如果想回购股票,那要费太多钱了,肉疼~。相比较,银行的利息就很少了。
所以,我能不卖股票就不卖股票。呵呵。

商品是否卖的好,关键有3大要素:质量、价格和品牌。对于不同种类的商品,这三要素的重要

顺序还不一样,但都比不可少。

价格,你可以自己随意更改。物美价廉就会供不应求,但是你利润就达不到最大。

品牌,多打打广告就有了。中期有钱时,可以把电视台买过来(得等到正好系统出售电视台)

,然后将自己所有的产品的电视广告费调到最高!~实际上,就是左兜钱揣到了右兜里了,免费

狂长品牌值。注意,电视台里,广告费别定高了,正常就行。
关于品牌,有3种品牌策略。具体这里不细说了。

质量,值得细说。

商品,在我的印象里,是分了两大类:农副产品和工业制品。

农副产品,比如牛肉、牛奶和皮革(都是养牛生产之)的质量是由农场等级决定的。农场想升

级,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训练员工。这显然对于初期资金困乏的时期是不宜实行的。

工业产品的质量,是由生产原材料的质量和生产科技共同决定的。

我很喜欢以卖药品起家。药品的质量的70%—80%是由生产科技决定的。只要建立研发中心(注

意,一定要建立总部,并且在总部里招一个会研发的人当你的科研部长)来不停的攀升药品科

技,一直保持科技的领先,你的药品的质量就一直会是最好的。随着品牌也一点点上升,那么

你就可以卖的比别人的药还贵一点,大家还都喜欢买你的药。质量就是好~没办法呀~ ^_^ 生

产药品的原材料是塑料和化工矿,比较好弄。到中后期,药品的利润也是惊人的。

上面是用生产药品举的例子,实际上,药品并不是哪一关都好用的。我记得有几关里,一上来

,竞争对手里就有卖药品的,而且质量很高,品牌也很高。这种情况,很明显,咱还坚持搞药

品就是找死了。

在游戏里的那个蓝色的有着各种信息的界面里,在上面数第3个不第4个的,可以查看当前场景

中,各个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一般,总会找到占有率很低的商品,甚至是一片空白,那么,它

就可以成为你的起家商品了。因为没人跟你竞争嘛~~稳赚的。

有了更多的钱,就可以干更多的事。道理都差不多。

如有任务的目标,往往一开始很难达到,也可以先用几年做做药品等比较好做的商品,挣了钱

再向目标努力也不迟。

游戏里可以搞房地产,可以出租公寓,但是我不是太感兴趣。因为我生产的所有商品,其利润

都会远远超出房租的利润。

有人也喜欢用股票赚钱。但这个不是此游戏的重点。

用以上的套路,入手应该没问题。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细节的讲究在里面,需要自己再琢磨琢磨

才有意思。哈哈。

玩过《金融帝国2金融帝国实验室>的大神请进。

先回答第二年需求急剧下降的问题

首先同一种商品不能开那么多的销售点,一个城市一种商品只能有一个销售点,

只要出现一个以上销售点,就会产生竞争,即使那几家店都是你的,也不行。

第二是价格问题,决定一个商品的供需,是由品牌、质量、价格三个计算而来的

总体评价,只有高于城市平均值,才能保证供需稳定。在游戏刚开始,品牌、质

量都无从谈起,只有靠大幅降价来使总体评价上升,随着品牌、质量的提升,可

以逐步的提价,但也有一个限度,否则即使品牌、质量再好,总体评价一旦低于

城市平均值,需求立刻消失,成为供大于求。这个限度每种商品都不一样,上下

多试几次就找到了。

第三是复合经济的影响,即繁荣和萧条,不同经济阶段,市场需求的差别是非常

明显的。如果碰上大萧条,需求是大幅度下降的。

第四是市场容量,可从世界地图调看城市情况,4000万人口、高消费的城市市场

要远远大于1000万人口、低消费的城市。有的玩家,反复开局,就为了开出一个

大的城市。

第五是产量增加,随着农场工厂升级产量是成倍的增加,开始时的产量是不足的

,但后期就过剩了。

还有不要指望一两年内就实现盈利,很多以农产品开局的玩家(农产品好像反而

是实验室最容易的开局),以1分钱的价格销售,待把品牌、质量都提升上去,超出城市

平均一大截后才敢提价要利润的。

其他的问题

品牌策略在信息中心——总公司明细报表,选择自己的公司,右边品牌里调整。
只有建了总部才能招聘员工。员工能力,查信息中心——人物信息。
工厂的成本跟部门多少无关,建几个部门都一样。
自己生产的商品就不用贴标签了。如果用了劣质产品,当然会影响自己所售商品

的总体评价,总体评价一低,销售就不好了。
同一种商品只需要连接一个广告,就会对自己整座城市内的同一种商品起到作用

,但也只对该城市有效,其他城市无效。
大量倾销产品,需求不会下降,但会挤出其他竞争者,不过财力不雄厚别干,即

使挤出其他竞争者,你一提价,他们又回来了。
仓库是为了平滑、保证供应,有些商品的供需节奏不一致,要用仓库来平滑。比

如羊毛的供应有季节性(六到十月),就需要仓库来储存,否则其他月份就没法

用了。
大中小超市成本和销售同比增长,专卖店的销售相比会更高一些。如果你是买别

人的产品来销售,做零售商,就建超市,可以根据市场灵活变换商品。如果自产

自销,就建专卖店吧。

金融帝国2高手模式第三关攻略

本关让玩家体会在繁荣期的经济规律。
背景
两个城市,汉城处于衰退期,台北处于繁荣期。
在汉城拥有各种资产13处,年利润16M。
在台北没有资产,台北已驻有多家公司,经营30多种商品。
拥有现金12M。
欠银行贷款46M,可通过发行股票集资300多M。
没有任何领先科技。
目标
年利润300M。
开局分析
产业跟随经济周期的变化大约分三类。
第一类随经济周期变化幅度很小,主要为农业,食品业,日用品类。
第二类与经济周期变化幅度一致,主要为房地产业,股票,金融业,一般产业。
第三类变化幅度超出经济周期,主要为高附加值产业。
经济繁荣意味着购买力强,是资本大规模运作,增值的好时机,投资方式中选择高附加值产业是上上之选。
高附加值产业,一般是高科技产业,或是高准入门槛产业。游戏中大致包括电气,电子,电脑,照相器材,游戏机,汽车,化妆品这几类。
调研台北市场。拥有生产科技的,没有竞争的,原材料获取相对容易的,品牌效应明显的高附加值商品,大约有如下几种,空调, 微波炉,电视,录像机,打印机,相机 ,遥控车,机械表,运动表。其原材料集中在电路板,塑料,玻璃,钢,均容易获得。
攻关指南
先简单处理一下汉城,关掉没用的资产,拍卖房地产,调整好零食商品种类和价格。
为了最大限度运作资本,抢占市场,快速扩张,增发股票,获得300多M现金。
汉城建小厂,倒买倒卖塑料和钢,1采钢1仓1销2采塑料1仓3销。
汉城建小厂,倒买倒卖电路板,3采1仓5销。
台北建大厂2个,采购硅土生产玻璃。1采3制1仓4销。后期可拆掉只留一个。
原材料齐备后,购买台北媒体报纸。因为我们在科技上没有优势,使得产品无质量优势,只能依靠品牌获得高评价,这需要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
台北挑选7-9个已调研好的商品一起全力生产,每个商品三个大型工厂。3种原料的4采2制1仓1销1广,2种原料的2采2制1仓1销1广。三个工厂均连接广告,广告全部选自己的媒体报纸,广告费用打满。

每个商品建1个专卖店销售,3采6销。
继续增发股票。
铺货,专卖店中商品先降价到1分钱,至市场占有饼图趋于稳定(一般在3/4附近),左上角需求大于供给为止。时间大约需要0.5-1个月。
在产品细节菜单中调节商品价格,涨到综合评价略高于本地水平5个点。
将所有工厂,专卖店训练打满。每个商品的其中一个工厂广告连接到另一个评价较高的媒体,广告费用150-250K。
此后静等收钱,可在股价较低时适当回购些股票。
大约1年即可通关。

金融帝国2股票哪里看啊。

二、融资与资本市场

要赚钱,首先手中得有钱(马太效应:穷的越穷,富的越富)。所以融资和资本市场放在第一个讲。

1.融资

国外的创业学课程中,首先讲的必然是融资。在国内,融资却只有做投行的人才会接触到。这部分是因为国外的资本市场发达,融资的成本低,不像国内有种种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上市资格是稀缺资源,要向证监会和省级申核单位进贡才能拿到,而银行融资对于私人资本是有歧视的。部分是因为中国传统缺乏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骗子太多了,在一个连中央都还在强调依赖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无法建立强有力的契约社会,小企业创业只能依赖于自我积累和亲朋的投资。 游戏中的融资包括贷款和增发股票两种。贷款和增发的上限是由你的总公司的利润决定的,具体的算法公式不明。增发的价格是市价,而贷款的利率波动的原因不明。

在游戏初期,贷款的总额只得几个或者十几个百万元(虽然游戏的基本单位是元,定价时甚至有分,但百万元是一个你作规划时的基本单位,象一个矿场连地皮带建筑需要8-15个百万元,一家大型工厂连带车间大约是3.5个百万元),只能作为流动资金不足时的应急,初期的投资仍需依赖于增发新股。

增发新股虽然不要利息,但是会稀释你的股权。相对于你公司壮大后的股票回购所付出的代价,贷款的利息简直微不足道。一般而言,贷款的年利率在10%上下,也就是月利率在千分之八左右。贷10M的月利息才80k,而10M所能购得的经营类资产的月利润至少要比这个数多一个0(现实世界中当然不可能有这种事,游戏中作生意比现实中要容易很多)。所以初期过后你的资金链站稳脚跟了,就可以用贷款去扩张,并且习惯于债务的存在,因为在自有资金不多(十几个M)的情况下,用几十个M的贷款去扩张,有助于你利润的迅速扩大和股票价值的上升。我有次借了200多M的资金去收购对手50%的股权,后来股价上扬,只卖了5%就还掉了贷款。

2.股价

因为股价主要取决于业绩,所以长期而言股票都能成长。除非是NPC在AI上出了BUG,造了工厂却不生产,或者生产出产品却不设零售店或者下游工厂来吸收产品。我遇到过一次,NPC的公司非常弱智地持续亏损,最后倒闭了。可能这种情况只有在一家NPC对手时才会发生,因为NPC之间的上下游合作是很密切的。另一种NPC业绩下降的情况是玩家在所有行业对NPC的全面围剿,不过这种情况很难发生,几十个行业的管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并购相对来说相简单得多。 资本主义2中只有增发,没有红股或者象铁路大亨2中的拆细,所以比较象艾伦.巴菲特,几年之后股价就会飞到天上去,我最快的记录是7年从10元升到了3千多元每股。

股价的其它影响因素包括:

(1)分红。适当的分红有助于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可以提高你的市盈率。(2)投资者关系部。每个月在这个部分上花一点钱也有助于提高市盈率。(3)对股票的买卖行为。每一笔买卖都会对股价发生影响,不论这个买卖行为是投资人还是某家上司公司作出的。游戏中有十几个独立投资人,这些人可以被你聘为部门总监,他们也会在城市购置自用的房产(你也可以用个人的钱买个人自用的房产,没有什么意义,大概只能用来哄抬地价),以及在股市自行投资。当所有的NPC的公司都倒掉或者被兼并后,这些独立投资人还会开设新的公司。(4)随机因素。这个有点象大富翁里的股市突发事件。这儿的随机因素主要是股市突然崩盘或者长红,以及家畜的流行病(让你的农场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生产),我碰到过一次科研突发事件,才研发半个月就通知我研发完成,而且完成度相当于研发了10年。

初期通过增发新股进行融资时,股价很重要,因为这时的贷款上限太小,无法以贷款扩张。在资金链上站稳脚跟后,利润开始上升,每个月能达到1个M以上,这时贷款上限上升了许多,就不需要再通过增发新股进行融资了,股价就变得不太重要了。等到贷款所作的投资出效益后,利润大幅增加,每个月的营业利润能达到10个M以上,就主要以营业利润作为扩张资金来源了。

除了对股价和总市值有要求的几关,我一般不太注意股市,而且一般是只有买进没有卖出。除非是准备以股市为经营重点的,否则主要的资金和注意力还是放在其它行业比较好。
3.股权控制和并购

资本主义2对于股权控制有两条:

一是控股超过50%时,就可以对NPC公司的资金实现部分控制。此时NPC的身份从董事长兼CEO变成了CEO。你不能控制NPC公司的投资,所谓的部分控制就是,你可以用NPC公司的资金去买第三家公司的股票。NPC的公司是否仍会自行进行股市投资的决策,自行进行股市买卖,这点目前还不清楚。但是NPC公司如果手中现金多的话,会自行进行回购。

二是控股超过75%时,会出现一个并购的选项。根据中国或者美国的证券法应该是强制合并的事,在游戏中却变成了可并可不并,大概是为了减低游戏难度吧。

大概是为了算法上的方便,相互持股在游戏中是禁止的。即A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票,同时B公司也持有A公司的股票,这只有在A和B之间没有相互控制(即持股50%以上)时才允许,当你的A公司控制了B公司,这时你就无法让B公司去买A公司的股票,只能去买第三家公司的股票。相互持股在会计上的处理是很复杂的,持股比例小的尚可以用原始成本或者市价作价,持股比例大的需要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就会复杂到让人想跳楼,没学过会计的人大概是无法体会这种痛苦。

控制的标准,是指所有你控制的公司对目标公司的持股比例。例如你作为投资人持有C公司10%,你游戏一开始就有的A公司持有C公司20%,A公司控制的B公司持有C公司20%,这时你或者A或者B再购入1股,你就达成了对C的控制。因此你作为投资人在股市的买进卖出,除了增加你的个人资产外,还可以用来控制别的公司。

感觉资本主义2在股权控制上做得不如铁路大亨2。铁路大亨2中的概念是相对控制,而资本主义2中则要求绝对控制,增加了股权控制的难度。铁路大亨2中即使股权比例上处于少数的地位,只要在并购案的开价上足够高,仍能拿到许多赞成票,这样在对手未能绝对控股的情况下,降低了控股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对手控制我的公司的难度,若我一再增发之后股权大多稀释,很容易就被对手抢走控制权。而在要求绝对控制的情况下,即使我控股比例处于少数,有对手控股比我多,在未满50%的情况下仍无法夺取我任董事长的地位。所以在资本主义2中不需要顾及对一上手就有的A公司的控制,不需要对别人进行狙击,即使在联网时,对手也很难拿到你50%的股权,这点做得不如铁路大亨真实。

不过我有次一上手把自己的股权稀释到31%,而我雇用的一个市场总监有强烈的购买自家公司的欲望,不断地从市场和别人手中买股票,持股到了47%,差一点就过半了。不知如果过半的话是否会发生失去控制的事。

当然铁路大亨在股价的影响因素上做得不如资本主义2。铁路大亨中,你卖1股和1万股,股价下跌的幅度是一样的,所以你可以先控股55%,再1股1股地卖,卖到股价跌到底限再也跌不下去了,同时你手中仍有51%以上的股权,这时再提出并购案,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并购。

资本主义2的绝对控股要求造成另一个后果就是,你无法收购一家持续亏损的企业。一家持续亏损的企业,其股价并不一定立刻就跌到地板上,虽然有网易这种从上市第一天的23美元慢慢地跌破1美元的事例,但中国的ST、PT依然股价坚挺,美国的安然和WorldCom也是突然间崩溃的。许多持续亏损的企业后来扭亏为盈,在亏损期间虽然股价低迷,但也没有跌到地板上。在资本主义2中,持续亏损的企业,其股价仍高于净资产,但是控股超过50%的要求,而不是投票愿意合并超过50%的要求,使得你无法接手这家公司。当这家公司倒闭时,你只能分到它资产变卖后的所得,而它的无形资产就成了净损失,另外它资产变卖后,那些工厂和公司并没有变成无主的小企业,而是就此人间蒸发。铁路大亨中有许多无主的小企业,作为中性的第三方提供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A并购B之后,你可以得到B的科技,但是无法得到B的其它无形资产,主要是品牌。B的产品全部以A的品牌出售,而B的部分产品在品牌上比A要强,这是制作公司在逻辑设计上的弱点。这些在后面的品牌一节中会提到。

在收购中,当公众持股为0,全部为机构或者独立投资人持股时,你可以直接向机构或者投资人买股票,价格是协商的,对方的要价一般会比市价高一些,视你控股的程度而定,若你的控股达到了90%以上,要价甚至会是市价的3-4倍。这一点做得比较好,你不需要等待别人把股票卖到市场上之后再去买进来。

4.回购

公司在现金多时可以回购股票,因为回购不会造成股价的变动。我的一个惯常作法是,上市时先圈一大笔钱,因为第一年我的重点在研发上面,往往股价一种下跌,跌到研发结束要开设工厂和店面进入赢利阶段 时,就开始准备回购。回购前先把工厂和店面建设好,这时手中应该还有大量资金。这时抛一点股票,以把价格砸下去,再用公司的现金进行回购,只要留点流动资金就可以了。因为亏损的公司很少有投资人愿意长期持有,所以大部分股份都是在公众手中,回购之后你被稀释的控股权又回来了。

三、行业

前面提到了,在这个世界中有着矿业、种植业、畜牧业、制造业、零售业、房地产业、传媒业、以及金融业和运输业。金融业和运输业是中性的存在,我们不必管,其它行业下面将会一一介绍。 1.零售业:最简单的买进卖出。

零售业是最基本的行业,也是你最先入手的行业。它是直接面向最终消费市场的企业,通过买卖差价获取毛利,再扣除维持费、员工费用,培训费用即是净利。它一般有购、销、商标、广告,共四种部门。商标部门是做OEM的(后面商标一节中会提到),没有另外的开支,只有员工的开支。而广告部门也只有员工的开支,广告费用是计在总公司的头上的。

在这里介绍一下部门的概念。每一家公司都有3x3的空位,可以设立最多9个部门,如果是工厂的话也可以叫做车间,如果是农场的话也可以叫畜牧场或者农田。每个部门都可以与横向、直向、斜向的相邻的部门相连接,表示物流。如:采购-商标-销售-广告,四个部门以这个顺序连接起来,表示采购部门进货,送到商标部门把产品打上自己的标签,再送到销售部门拿去卖,最后这个销售部门卖的产品要由广告部门负责做广告,当然你连上广告部门但不作任何广告支出也可以。如何设计这3x3的位置,特别是工厂中一种原材料出几种产品,或者几种原材料出一种产品,或者几种原材料出几种产品,通过位置设计以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出产尽可能多的产品,或者最大限度增加产能,这是一个智力游戏。游戏里提供了一些参考方案,不过我习惯于使用自己的设计。

部门有一个等级,当你设置一定的训练费用,或者在总部的人事部组织一次特训,或者这个部门长期在100%的满负荷情况下工作,部门就会升级,最高是9级。除了农场外,升级后,部门的工作能力就会提高,6级的产能大约是1级的3倍半,而9级的产能是1级的6倍多。农场升级的结果除了产能上升外,出产的畜产品和农作物的品质也上升。 虽然教程说,特训过于密集反而有反效果,但我试验的结果是,游戏暂停时连训两次,与隔40-50天再训一次,在级别的提高上没有差别。一次性最大开支特训100K,和分两次每次开支50K相比,分两次的效果之和要略高于一次性特训。一个员工大约要花250K才能从1级升到9级。特训时,每家公司的平时的训练费的柱子如果打满的话,特训的效果要好一倍。因为我特训都是在暂停时进行的,而平时的训练费的设置不影响特训的开支,所以特训前把费用都打满,特训结束后再把训练费的设置调回去。想来这也算是一个算法上的BUG。另外,就算你员工的级别到了9级,仍然会参加特训,因为特训是全员进行的,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浪费。

部门的等级也会下降。当你更换采购和销售的货品品种时,等级会下降一级;当你更改制造部门的制造内容时,等级会降到1;如果用另一个部门替换这个部门,等级也是从1开始。所以,部门等级是你的无形资产。

零售业包括了专卖店和百货店两类。专卖店包括了从电脑汽车到玩具和体育用品等十几个行业,但是不包括食品业。也就是说除了食品之外的所有类别消费品都有自己的专卖店,但有几个消费品类别是共用专卖店的,像手表和首饰,以及电器与电子产品。不包括食品业,大概是因为食品业很难做出精品式的品牌,必竟象哈根达斯那样的成功者在食品业中是少数。最近几年小日本的零食似乎在国内也开了专卖店,我不是很清楚他们的经营情况。百货店包括了从便利店到大型超市的各型百货类商店,除了百货商店是专营食品类以外的商品,其它都是以食品为主,并依规模大小兼营食品以外的商品。 专卖店和百货店的差别是,专卖店容易吸引购买者,而百货店经营范围大。若某个产品比较受市场欢迎,专卖店的销售额会更大;若不受市场欢迎,专卖店就会变成一根鸡肋,而百货店则可以改进别的货。另外,在竞争中,以专卖店对抗对手的百货店,是一种基本策略。 零售店需要的投资少,见效快,资产收益率高,特别是各型百货店,因为可以随时调整进货,在每一关都是初期的必然选择。